楞严经讲解208:我们二种事最难破:一个音声跟语言;第二是每天发生的事情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审除细惑-说二如来藏08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g0503nt97x3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讲座视频:
楞严经 审除细惑.说二如来藏 08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551页,请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
551页,昨天我们讲到一念不觉生三细,就是无明不觉生三细;我们今天要讲【辰二 境界为缘长六粗】这个六粗就是凡夫所面对的、看得到的、接触得到的,所谓粗就不是菩萨的境界。底下,经文:【如是扰乱,相待生劳。劳久发尘,自相浑浊,由是引起,尘劳烦恼。】“如是”就是表示第三细妄现境界的那个时刻,也就是我们昨天讲的:真如——(箭头朝向)无明业相——(箭头朝向)转相——(箭头朝向)现相,现相的这个时候,如是,就有了虚空、世界、众生。所以,“如是”就是境界相能所不断的时候。
如是扰乱,“相”就是互相;“待”就是对待,也就是说互相对待的意思,也就是妄境会引起这个妄心,因为无明业相是八识相分,会引起转相——八识的见分,这个能所一产生,就叫做互相对待。生劳,顾名思义叫做疲劳,也就是说叫做分别心,也可以说执心外实有,而引起第七意识。这个生劳就是六粗的智相;那么,这个智相,千万不要误解说是智慧之相,这个刚好相反,智相就是了别相,对境有分别染、净。所以,这个智相是名词,但却不是智慧之相,是了别的作用,叫做生劳,这个就是六粗里面的第一个粗相,叫做智相。
劳久就叫做相续相,因为第七意识它叫做恒审思量,它是相续不断的,它不会断的,它是劳久,劳久就是第二,六粗里面的第二相,就是相续相。发尘,这个发尘就是第六意识了,计我,或者是我所,叫做执取相,执着的者,取着的取。那么,自相浑浊呢?这个自相就是自心相浑浊,这个是计名字相,因为第六意识计名字,循名着相,颠倒特甚,所以称为自相浑浊,这是第四相:计名字相。由是引起,由是就是由前面的三细和四粗,所引起的起业相,引起这个“起”就是造业了。由是这个“是”,就是由前面的无明三细,还有六粗的前面的四粗:智相、相续相、执取相、计名字相,这个四粗所引起的造业叫做起业相;尘劳烦恼就是业系苦相,逃不掉的,如是因,一定得如是果。
再解释一下:当无明业相产生了转相,转相产生了现相,而现相化现出世界、虚空和众生的这个时候,如是的境界相非常的扰乱,互相对待,为什么?妄境引起了妄心。会引起第七意识执心外的实有,产生了了别作用的生劳智相,这个劳久了,它就一直相续,劳久不断,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相续不断,而继续的引发出第六意识就发尘,这个发尘就计着我、我所有,这个执取相从来就没有停止,第六意识!自相浑浊,为什么会自相浑浊呢?因为第六意识计着名字,循名着相,颠倒特别的殊甚,所以,计名字相。由是引起造种种的业,由无明三细、六粗前面四粗,引起了种种的起业相,因此尘劳烦恼,这个是业系苦,逃不掉的!总共六粗的粗相。
看注解,【如是指法之词,即指境界相,从无而有,因异立同,由是空、界忽生;】“界”就是器世间。【复因同异发明,而无同异之众生,亦相继而生;如是藏识海中,】这个藏识海中也可以称为业识。【境风扰(动也)乱。相待者:互相对待,由妄境引起妄心,即为缘之意,】这个缘之意,乍看之下还看不太懂,这个“缘”就是外缘,缘之意就是外缘所对之意识心,这样看就更清楚。由外境引起妄心,即为外缘所对之意识心。【以境界之相,为生七转识之像。】为什么叫做七转识呢?因为它会转动第八意识,也就是海浪所引起的,统统在大海水中,会引起扰乱之相,所以,为生七转识。
【生劳:即引起第七识,创起慧心所,】“创”就是建立起。这个“慧”千万不要当作是智慧的慧,这个慧心所是分别心的意思,有正慧还有邪慧,邪慧就是恶知见,正慧就是正念,所以,这个有分邪跟正的。如果是正念,那么,这个分别心是好的;如果是恶知见则邪慧,就拨无因果。所以,这个创起慧心所,【对境分别染净,执为心外实有,不了自心妄现,起智分别(智即慧心所),转生劳虑,故曰‘生劳’。即第一粗智相,属俱生法执。】俱生就是先天的、与生俱来的,人一出生,他就具足有对法上的执着。
【论云:依于境界,分别爱与不爱是也。问:‘前转识】也就是转相,前面不是三细吗?无明业相、转相、现相,这个就叫做转识,就叫做转相,能生现相。前面的转识,【缘境界相,】境界相就是现相。【智相,亦缘此境,】同样是境界相,那个智相,这个粗相的智相,六粗的第一粗智相,也是缘境啊,亦缘此境,【二者有何差别?’答:‘转相缘境,】这是三细的境界,是菩萨的境界,【是第八识见分,精明之体,但如明镜现像,不起分别:】那个时候还没有强大的分别。【智相缘境,】而这个六粗的第一粗智相,它是缘这个外境,【不了唯心所现,】唯心所现,简单讲:它已经建立能所了。所以,【执有定性,】这个定性的意思是:肯定外在的境界是绝对实在的,不知道相妄,不知道性真,也不知道缘起就是空性。所以,定性就是实性,认为外在的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、花草树木,每一件统统是真实性的,叫做定性。所以,执外在的境界为实在性,就开始【分别染净,】也就是【即属分别事识’。】分别事识,这个事识就涉及到事用,就是造作的意思,身、口、意的造作,统统以分别心来开始造作,叫做事识,这个事识涉事用,涉到种种的作用。
【劳久:即第七识,恒审思量,相续不断,劳虑经久,故曰‘劳久’。即第二粗相续相,属分别法执。】分别法执就是后天的。【论云:‘依于智故,生其苦乐觉心,起念相应不断故’是也。】【发尘:即第六识,周遍计度,取著转深,】周遍计度是什么意思?意思就是:所有的四周围,时间、空间无一时无一刻所发生的事情,没有一时一刻不执着,叫做取着转深,【计我、我所,发生染著尘念,故曰‘发尘’,即第三粗执取相,属我执俱生。论云‘心起著故’,起著与发尘义同。】
【自相浑浊者:即第六识,依前颠倒所执相上,更立假名言相,循名执相,颠倒特甚,】什么叫做假名言相呢?任何一种东西,你就把它命名,譬如说这是玫瑰花、这是百合花、这是菊花、这是红菊、这是波斯菊,就开始一直命名。每一个人缘起的假相,你、我、他,就安上一个假名,而这个假名却不是固定的,大家都可以共用的。那么,假名执着习惯了,我们还误以为这个假名它就是实际性的;但是,这个假名其实是空无自性的。所以,更立这个假名言相,循名执相。为什么这个难破?佛讲的:所有的众生,二种事情最难破:一个叫做音声跟语言;第二、最难破的就是每天发生的事情,这个叫做涉及到事用,没有一个不颠倒。为什么语言、音声这么难突破?是因为从小到大,我们就是依靠这个长大的,从牙牙学语,学你我他、学阿猫、阿狗,小猫叫、小狗跳、小狗叫、小猫跳,那个几个字一直学。。。他就根深蒂固的,很难突破的!所以,你讲他是猪,他会生气的;你讲他是佛,他会高兴的;你讲她说:你长得像观世音菩萨!她会很高兴。你说:你长得像母夜叉!她就生脾气,她认为:这个名字是真实的,就是我的!但是,不知道说这是假名言相,循名执取、执相的,所以,这个颠倒是非常难破的!【以致心水浑浊不清,故曰:‘自相浑浊’。则第四粗,计名字相我执分别。论云:‘依于妄执,】分别假名言说相,【分别假名言相’是也。】
【由是引起,尘劳烦恼者:由是是字,远指无明三细四粗,】无明三细,还有六粗的前面四粗。【从迷入迷,妄上加妄,】所以,所有的众生,没有一个不是迷中加上迷又迷,妄再加妄,继续妄。所以,太多人写信来,要师父解他梦中之境,我都跟他讲:白天已经是作梦了,晚上所作的梦,那个是梦中之梦,不要做太多的解读,放下就是。譬如说他在梦境里面过了一条桥,然后在远方听人家诵经,请问师父!这代表什么?这个没有代表什么,就是妄上加妄,也不需要取着。【近指计名字相,由此引起诸业,即第五粗,起业相。论云:‘依于名字,循名取著,造种种业’是也。】诸位!全世界没有一个众生可以离开名字相,因为他是依靠这个而活的,强大的名字的意识心,太强了!【尘劳即是烦恼,烦恼有染污、扰动二义,喻之】比喻之。【如尘如劳。共有八万四千,约未起身口属惑,】“惑”就是业因,造业的因。【已起身口属业,】就是业缘,那么,将来就一定会遭受到业果,所以,业因、业缘、业果,因、缘、果逃不掉!【今由惑引起身口,造一切业,业因既成,业果随至,】业果随至,如影随行,业如影随行。【无可幸免也。】幸免就是意外的免去灾害。所以,与其求佛保佑我们;当然,这是好的心,最重要的还是要诸恶莫作,再来念消灾延寿药师佛,这才对的!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这个时候来念阿弥陀佛,求生极乐世界,这个时候才对的,不是一边造业一边念佛。
【问:‘粗境未成,安得遽有身口?’】这个粗境未成,意思就是:这个粗的境界还没有形成,怎么会讲到有身跟口呢?【答:‘语虽约从初起次第而谈,理实无始,】意思就是说:说法的时候,必需从刚刚开始的,像三细的无明业相开始讲,讲到六粗的智相,讲到起业相、业系苦相,它必需有次第而谈;理实无始,这个道理其实是从无始来谈的。【岂真未成粗境之前,】哪里是真的说未成粗境之前,【而绝无身口哉?细境中既有根身,当有身口,且论】而且《大乘起信论》,【亦约从初起,】初起就是业相,无明业相。【亦须于第六中,方成身口。】到第六方成身口,就是执取相。【疏释起业,】起业相。【明用身口,】说明是用身口才能够造业。【若必执第六】就是执取相,【方有身口,则前相凭何起业?而执取等,凭何计我我所哉?】这个“我所”就是我所拥有的,只要有“我”,就一定有我所拥有的,一定的!所以,我所是一定附带在一个我执上面。所以,凭何计我我所?而这个我我所谈最多的就是《阿含经》,《阿含经》打开,到处都是我我所。【语虽有序,】讲话虽然有次第,是为了解释方便,解释方便,当然由次第来解释。就像师父昨天画的那一张图表一样,解说一定要这样子,能所一定要有一二三四,要不然怎么解释啊?对不对?绝对真如,绝对真如没东西可以谈,就像禅宗上台:什么是禅?(师父拿起醒木敲一下)双手一摆,下课!为什么?没有东西可以谈啊,没有能所,谈什么东西?绝对真如。所以,语虽有序,【而意须圆活,】而我们这个意需要圆活,不可以拘泥,【不宜泥也。’】“泥”就是不可以拘束。
看佛经、看注解也必需要活;不过这个活的先天条件,就是要真实的智慧,要不然活得太过了,那不行!活得不如法,那个不是真活,那就活得变成死掉了。所以,那个“活”字背后要充满智慧。所以,现在的人没开悟,这个时候讲经说法,他就认为:我讲法很活!就讲得统统让大家掉入那个知见坑里面,统统不知道,大家跟着这样做,就死得很惨!所以说:讲经说法一定有功德吗?这可不一定,要看你怎么讲?所以,有时候这个法师,一句话可以救一个人、可以救一个家庭、可以救一个社会,甚至可以救一个国家。因为如果大师级的、大智慧的人讲话,以前的皇上听到这个高僧的一句话,他就会改变政策的,对人民爱物慈悲,他本来很暴躁、很愤怒的,听了高僧一句话会转变方向,这一句话可以救整个国家,叫做一言以兴邦。一言也可以丧邦,你讲错一句话也可以丧邦!对不对?现在的科技发达,这个法师讲了一句话,大家照着这样子,死守那一句话去做,不会活用,不知道背后是充满智慧的用,所以,可能会扭曲法师的用意,或者是语意,回去就照这样做;可是,修了一阵子以后,没什么感应、没什么讯息,就开始牢骚、抱怨,对佛没有信心。这个有时候法师度众生,没有讲清楚的时候,会害死众生,会害死众生的!
因此有一个法师上台讲《地藏经》,说:这个地藏王菩萨是属阴的,要晚上才起来办案,所以,你们诵《地藏经》的时候,最好是凌晨一点!我的天啊!说地藏菩萨是专门管理阴间事的,那阳间事又是归谁管?所以,他教出来的徒弟,都是半夜一点起来诵《地藏经》,诵到她老公气到不行,说:你们学佛的都是疯子!有一次来请示师父说:您对这个见解怎么样?我希望地藏王菩萨加被我,所以,我就凌晨一点起来诵《地藏经》。我跟她讲:那你白天呢?万一发生什么事情,白天地藏菩萨没有办的时候,你怎么办呢?这个老菩萨一听,有一点善根、慧根、菜根、佛根、菩提根,听了还满顺口的说:嗯!讲得也对啊,白天发生事情,地藏菩萨怎么保佑?佛突破时间、空间,哪有一定几点诵什么经的?对不对?
所以,以前人家。。。师父没有开示以前,大家都说诵楞严咒一定要早上五点到七点,多少的大乘的法师都跟他讲,说超过早上八、九点、十点,下午更不能诵楞严咒!对不对?为什么?这法师一句话,徒弟也不懂,就听。居士来问我说:师父啊!我上人讲,超过早上七、八点说不能诵楞严咒。我就跟他讲:你知道楞严咒几点讲的吗?那是午斋完了,佛敕文殊师利菩萨持楞严咒去救阿难,那个时候是下午讲的啊,超过八点不能念,为什么佛自己念?他才:啊?这样子喔!所以,这个不知道那个典故、不知道它的渊源,就乱说一通!佛教会倒就是倒在这样子,想到什么,自己讲什么;想到什么,完全不管佛的感受是什么,说法也不合佛义,不符合佛义,把无量众生带进自己的知见里面。所以,师父重复讲说:讲经说法是不是一定有功德呢?那不一定!把无量无边的众生,带到自己的陷阱的知见里面,没有一个出得来!对啊!所以说:本来法师要救人的,因为经教不通,心性不明,结果是害人!讲这一句话什么意思?就是所有的法师上台要弘法,要非常的谨慎,一句都不能讲错,你底下你怎么样的去幽默、放轻松,那是你个人的行为举止;可是上台,你就代表佛,要十足的准备,你才可以上来的,没有十足的准备,是不能上台讲经说法的,这个说法可不是开玩笑的!
底下说:语虽有序,而意须圆活,不宜拘泥。诸位!把《表解》请出来,六〇页,三细六粗,这个特别特别的重要,特别的重要!
诸位!看六〇页的右上边,(一)依真起妄。依真起妄——(如图——录入者注)觉非所明,因明立所,所既妄立,生汝妄能,无同异中,炽然成异,异彼所异,因异立同,同异发明,立无同异。觉非所明,真如绝对不是你能明的境界,真如是绝对;所以,画那一条虚线就是没有办法,只要有能所,就缘不到真如。因明立所,因为妄明,而立一个所明,因此在这个真如缘不到的时候,突然非明不行,就造成一个妄明,就是无明,这个无明就产生微细的业相,业相就是八识相分。这个时候还不是粗的境界,我们称为混沌未开的那个时候,用中国话来讲:混沌未开,懵懵懂懂,阴阳还没有分开的时候,就是这个时刻来谈的,非常非常的微细。再接着:所既妄立,生汝妄能,这个叫做能见相,就是所谓的转相,转相就是八识的见分。无同异中,炽然成异,就是世界相;异彼所异,因异立同,就是虚空相;同异发明,立无同异,就是众生相,而这个世界、虚空、众生加起来,就叫做现相;那么,业相、转相、现相加起来就叫做三细。为什么叫做细?不为凡夫所觉察,叫做细,凡夫根本无法觉察,凡夫是对粗糙的境界,就是底下:
(二)依真起妄。这个依真起妄,粗糙的境界,凡夫都可以对治得到。如是扰乱是境界,相待生劳,就是心境对立而生劳相,这个就是智相;劳久了就是七识的思量,叫做相续相;发尘——六识着境,就是执取相。自相浑浊,就是妄生计度,就是计名字相。由斯引起尘劳烦恼,就是由惑造业,就是起业相,有业因、业缘,那你苦果就一定逃不掉的。起为世界底下至真有为法,叫依业受报,就是业系苦相。所以,由斯引起尘劳烦恼,这个是起业相,其实尘劳烦恼就是业系苦;但是,它后面就发挥得更多。由斯引起尘劳烦恼,底下是叙述什么是尘劳烦恼?
诸位!无明不觉生三细,三细就是:业相,二、转相,三、现相。什么是业相?无明的业相怎么来?觉非所明,因明立所,觉非所明——性本之真觉,非是所明之境(以自具妙明故)。因明立所——因明——因欲加明之故,遂转妙明而为能明之无明。立所——由无明故,遂将真觉,立为所明之妄境,无明妄觉合之为业相。二、转相——所既妄立,生汝妄能——所明之业相,既已妄立,复由无明妄力,遂将本有智光,转生汝能见之妄见,是为转相。第三、叫做现相,现相有现出世界相、虚空相、众生相,所以,世界加虚空加众生等于现相。
这个世界,说:无同异中,炽然成异,“同”是指虚空,“异”是世界。看左边的虚线,以世界之异相未成,虚空之同相是不显的,所以称为无同异中。看右边,同是虚空,异是世界,诸位!无同异中就是业相之中,就是业相。什么是业相?就是第八识的微细相。世界相的底下,炽然成异——炽然——火盛貌,此处是显现之义(无明薰动的力量)。二、左边,成异——转相之能见,复以业相为所见,看到的,能见是妄,所见也是妄。其奈业相晦昧空中,把真空转为晦昧的空,所以,不是真空。无物可见,而此能见,定欲见之;为什么定欲见之?动念,一定就会化现境界,能所不断。如是显现境界,而成世界之异相矣。虚空——异彼所异,因异立同,“异”就是不同,不同彼所异的世界。因异立同——因为不同的世界,而立有一个相同的虚空。好!诸位看,异(不同)彼所异(世界)——不同彼炽然所成之异相世界。因异,因为不同的世界,而立一个相同的虚空,因对异相之世界,而立同相之虚空。
诸位看左边,众生——同异发明,因此复立,无同无异。同异发明——虚空之同,世界之异,一同一异,形显发明。有了虚空、有了这个世界,人类就会演化出来。因此复立无同无异众生之境——众生形貌各异,故曰非同。众生知觉本同,故曰非异。在这里,你不得不承认,佛是一个大觉悟、大智慧的人,在这个世界的形成也是这样子,我们这个地球,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么大,地球在这个宇宙的循环当中,喷出来的这个区块一块一块。。。它是撞击在一起的,那么,撞击在一起,金属会往下沉,重的会往下沉,然后那个密度比较没有那么微密的,就会往上浮。所以,这个地球的创建,它是一直撞击。。。撞击以后一直很大,慢慢慢慢加大,这个地球慢慢慢慢加大。慢慢加大的时候,那个撞击因为是高温之下,高达二、三千度,所以,那个时候没有人,而地球的形状也不是这样子,撞击的时候,地球的形状绝对不是像我们这样,继续撞击、继续旋转。。。继续撞击就继续旋转。然后那个地球在高温之下,岩石、岩浆一直喷出来,整个地球全部都是热的,慢慢慢慢的冷却,慢慢的冷却。岩石本身它就有水气,因为地水火风遍布整个宇宙。所以,岩石撞击以后,它会产生这个热气,水气就会慢慢上升,慢慢上升以后,经过几百万年,这个水气慢慢慢慢凝聚,飘到外太空,因为地球有引力,引力就把它引住、扣住,也就是摄受住。
所以,地球一开始的外围,没有一滴水的时候,外面慢慢慢慢增加,全部都是乌云密布,很深很深厚的云层,地球,当它一滴水都没有的时候,突然引力到达一定的力量,外面的云层,水滴到达重量不可承受的时候,开始落下来,落到地球的第一滴水的时候,这个水一碰到这个火,岩浆的火,这个加速气化,水碰到岩浆,嘁~~~气化得更厉害,把那个水继续释放起来,整个地球因为摄、引力的关系,外面都是云层,一直下,下了七十万年到一百万年,形成了海洋。所以,形成了海洋,这时候你看看这个海洋的水是咸的,是因为岩石,碳酸钙,你到用海水的时候它是咸的。这个地球创建的时候,它就是没有生物、没有植物,这个时候,我们的天空全部都是CO2,所以,你在五十亿年前看的地球,跟我们现在是完全不对,它一天转动只有六个小时,速度很快,地球年轻的时候,很快,你看到的天空完全都是火红色的。为什么天空看到是火红色的呢?因为充满着二氧化碳,慢慢慢慢的这个因缘具足,慢慢的从海底产生藻类,藻类会制造,你只要有机物,接受阳光,它就会变成有机,单细胞就会复制,就会变成多细胞,慢慢的藻类释放出空气,就是氧,氧慢慢的取代,地球慢慢吸收二氧化碳,那时候不适合人住,吸收二氧化碳,再释放出氧。所以,我们的天空会慢慢慢慢的转,由红转成慢慢的蓝,慢慢慢慢改变,没有颜色,再慢慢慢慢变成蓝色的天空。你今天看到蓝色的天空,是因为带有O2,带有氧气,它会燃烧的,所以,你看到的虚空是蓝色的,是因为空气当中有氧气。那么,植物再继续演化,制造大量的空气,大量吸收二氧化碳,这时候是最快速的演化,吸收二氧化碳,再变成氧气,这氧气继续充满。所以,刚开始就是世界,佛真是大智慧,刚开始是世界,接下去用一个同相的虚空,再接下来就是演化的过程,才有变成众生。
所以,你看到这个佛陀所讲的业相、转相、现相,你不得不向佛陀下跪顶礼!为什么?他真的是一个大觉者,那个时候什么科学也没有,能够把整个世界的演化完全符合科学。我们的世尊,这可不是普通人,我还是看了很多的科学、天文。不过佛讲的是大概,师父讲的这个就是演化的过程。
好!底下,六一页,境界为缘长六粗——
一、智相——如是扰乱,相待生劳。
二、相续相——就是劳久。
三、执取相——就是发尘。
四、计名字相——就是自相浑浊。
五、起业相——由是引起尘劳烦恼。哪一些尘劳烦恼呢?
第六、业系苦相——就是起为世界,静成虚空,虚空为同,世界为异,彼无同异,真有为法。这个有为法就是业系苦相。
所以,我们的业其实是无形的,其实没有能造,也没有所造;其实没有能受,也没有所受。为什么?一切都是妄。所以,我们这一辈子,没有佛法,就是苦得很冤枉,苦得非常冤枉,苦没有出头天,我们的苦没有出离的一天,因为没有智慧,拼死命的将苦当作乐,把这个虚妄的苦一直追求,就当作是乐,暂时的寄托的乐。所以,生命当中没有佛法的日子,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,众生把这个缘起缘灭、业力所影现的假相,误认为是快乐、执着的境界,这是非常悲哀的!
诸位看!一、智相——如是扰乱,相待生劳。如是扰乱——如是境界相,复于识海(业相)当中,吹动风浪,即境风扰乱。相待生劳——妄境与妄见,互相对待,引起分别作用(爱与不爱)而生劳。诸位!这个爱与不爱就会杀人、放火,世间人爱跟不爱,男女朋友谈判不成,你就可以看到死多少人!报章杂志常常刊的,开车撞死她,用汽油泼、点火,送她一根火柴棒!再来就砍她,女朋友跟他分手,连女朋友的爸爸、妈妈统统死,统统死!砍死女方的爸爸、妈妈,连女朋友都砍死!这个爱跟不爱就会造成悲剧,悲剧。而生劳相,就是第七识,属于俱生法执的。
诸位!如果没有学佛,三种事情绝对逃不过:一、名,二、利,三、色,不是贪名就一定贪利;不是贪利就一定贪色。现在人把自己弄得很劳累,晚上不睡觉,伤肝;饮食大小餐,伤胃;好色不断,伤肾,这个就是众生,众生。二、相续相——劳久——就是第七识恒审思量,相续不断,因劳虑经久而不休,遂起苦乐觉心故。属于分别法执。第三、执取相——发尘——即第六识周遍计度,取着转计,周遍计度就是无一时、无一刻、无一个空间不执着。所以,你在公司行号,一定会看到对立;你在学校团体,老师跟老师也会产生摩擦;你就算佛教的团体,也会引发不同的看法、不同的教派、不同的修持法;但是,记住!佛门会比较少,因为至少有佛陀的慈悲跟尊重。所以,佛门里面再大的冲突,还不至于像世间人黑道的火拼,我从来没看到说净土宗火拼禅宗,没看到!我从没听过净土拼斗禅、禅拼斗华严的,还没看过这样子的,若是如此就太严重了,还不至于这样。所以说:佛教会有争执;但是,还不至于像外面的黑道这样子,那就太严重了!对不对?底下,所以,即第六识心周遍计度,取着转深,计我、我所,发生染着尘念故。属于俱生我执。
第四、计名字相,哇!这个是最难破的!自相浑浊——依前面所执相,假立名相,复循名执相,诸位!众生很悲哀,名相是人类自己创立出来的,而自己执着,然后割舍不下,这个是人类最悲哀的地方!诸位!哲学家讲:玫瑰花是香气的,无论你用任何的名词,它都是香,你讲这个“玫瑰”,如果是一朵香玫瑰,诸位!你用任何的假名,这一朵玫瑰是香的;你一个人有修行、有德行,不管你用赞叹、毁谤,他身上仍然是有德行,就像这一朵玫瑰一样。所以,我还是要告诉诸位:不需要在意名词、名相。对不对?有一个歌星、影星,那个周刊、杂志把他骂得很难听,他一下子看不开,跑去自杀,还死了二、三个,跑去自杀!这个就是在假立的名相上转不过去。如果他今天有学佛,稍微冷静一下,对不对?要怎么乱写是人家的自由啊,是啊,看图就任人家写啊!对不对?底下,假立名相,复循名执相,颠倒特甚,以致心水浑浊不清故。属于分别我执。
第五是起业相——由是引起尘劳烦恼——由前面四粗之惑,引起身口,而造七支之业,所以属于起业相(此处烦恼作业看,以未起身口属惑,已起身口属于业故。)第六、业系苦相——起为世界,静成虚空,这后面会讲。因上惑业之因,而成依正苦乐之报,故云起而有动有相之处就是世界,静而不动,无相之处,即成虚空。虚空为同,世界为异——就是前面三细当中,同相异相所发生之现行也。彼无同异,真有为法——彼细境中之同异发明,而成立无同无异之众生。即是此处之真有为法——众生与业果。
好!看《讲义》;这个三细六粗特别的重要,所以,这个光盘做出来的时候,这三细六粗,这二页统统要放进去。
553页,经文:【起为世界,静成虚空,虚空为同,世界为异,彼无同异,真有为法。】真有为法就是众生还有业果。说:起为世界,这个就是世界相续;静成虚空,虚空为同,这个就是虚空;世界为异,彼无同异当中,真有为法,这个就是众生的业果。所以,世界相续、众生相续、业果相续,就是真有为法。
底下注解:【此确答满慈所问。前四句,答云何忽生山河大地?后二句,答诸有为相(即众生业果)。从性觉必明起,乃展转叙其来源耳。由依性觉,妄起无明,因此无明,发生三细,复缘境界,而起尘劳,惑业妄因已成,依、正苦果斯现。故云:起成有相处,】就是起变成了有相之处。【则山河大地,而为世界;静而无相处,则空廓虚通,而为虚空。空不动摇,是故曰静,此依报之世界,本不离前之细境。言此虚空,即为前同相,所发之现行;此世界,即为前异相,所发之现行。汝问:云何忽生山河大地?即由是而生也。】就是由三细转变而来。
【彼无同异,真有为法者:此答诸有为相,亦明不离前之细境,】也是上面,【与上四句,文法不同。上是指后即前,】上面那一段,是指后如同即前,这是六粗,是由三细所引起的。【此】这一段,【是取前显后,】取前面的三细,显后面的六粗。【取彼细境中,同异互相形显,所发明无同无异之相。】就是众生。【以成此众生业果,真有为法。此正报众生业果,亦前细相所发之现行,】现行就是根身、器界、种子,也就是世界、众生、业果。【即第六粗业系苦相。】到最后你逃不掉的!【《论》云:‘以依业受报,不自在故。’为业系缚,而堕五阴三界】这个五阴也可以叫做牢狱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把我们的本性困住了;或者是三界的牢狱,就是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这个统统叫做牢狱。所以,每一个人其实都关在牢狱里面,任何一个人,无法摆脱色受想行识的牢狱,我们的灵性被关在这个色身里面,如鸟在。。。经典里面:如鸟关在笼中,没有自由份。我们的本性就是被关在五蕴里面,如果不明心、不见性,我们完全随业而转,就完全没有自在之份!为什么要学佛?就学得心灵的一份自在,快乐的过日子!三界就是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【二狱之中,无由出离,不得自在。】业就是不自在。【汝问:云何忽生诸有为相?即由是而生也。】
【交光法师云:但约万法初成一周,】万法初成一周,这是一个段落。【而说忽生矣!】突然产生。554页,【又约修时逆断,】修行的时候是逆流而断。【显此次第,权说】方便说,【初成次第,】修行要逆流而断,显此次第,是权巧方便,初成次第而说,三细,接着六粗。【令观顺生之次第,易于开悟。而不至迷闷;了逆断之次第,】我们清楚明了可以逆断的次第,【易于修证,不至僭乱也。】这个“僭”叫做越份,不会超过自己的范畴,你有多少能力,做多少事情,有次第下来,逆流而断,次第的断。【又当知经自无明,】就是这一句。【以至粗境,多用能所,上下连持者,令知能所,】还好我们昨天有发那一张。【乃生万有之端,行人于真妄分明之后,一念顿绝能所,】诸位!这个就是目的,叫你认识能所,不是叫你着能所,是叫你顿绝能所,这个“绝”就是断,但有能所,皆是戏论。【可以把定万有,】当体即空,【坐还清净本然,】这样你《金刚经》就不会误会了,《金刚经》你就看得懂了。为什么讲:离一切相,即名诸佛?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。众生也是如来,众生,你如果遇到那种很不讲理的人,他会一直“如”(无理取闹)又一直来,一直来又一直“如”,他也是“如来”,他就是一直来一直“如”,一直“如”又一直来,讲也讲不听,搞不定他,难道不是“如来”吗?一直“如”又一直来,一直来又一直“如”,那种人也是“如来”,只不过那种“如来”实在很严重!【所谓:‘但离妄缘,即如如佛’矣。初初之忽生竟。】
【卯二 后之相续 (分三) 辰初 世界相续 二 众生相续 三 业果相续】 相续。那么,一开始讲世界相续,这宇宙的形成,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解读,有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论;那么,我们佛经也有一些佛陀的说明,【(辰初又分三)巳初 生能成四大】的原因,怎么来的。还有,【二 生所成四居】怎么来的。最后就【三 结成种相续 今初】
诸位看经文,554页,第一个讲风大怎么来的:【觉明空昧,相待成摇,故有风轮,执持世界。】科学家讲的风,是认为地球转动;或者是热、冷所引起的转动,也产生风;温度差也会引起冷、热的转动,所以,这个风。所以,我们最清楚的,这个地球的风,就是由地球的转动所产生的风。那么,佛所讲的这个风,会归到我们的心。底下看佛怎么讲风怎么来的?我们有一首歌是:风从哪里来~~~(师父唱)现在看看这个风从哪里来?说:觉明空昧,第一个“觉”就是真觉,真觉之体;这个“明”就起这个妄明。所以,这个《楞严经》,它每一个字都有解释。“明”是起妄明,变真空成为顽空,而且是晦昧,晦昧就是昏暗之相,叫做晦昧。意思就是:真觉之体起妄明,变真空成顽空晦昧之相。
底下说:相待成摇,这个妄相,就是妄明,前面讲的:妄明以晦昧,我们想要能明,就妄明,以晦昧,怎么样?明昧相待,互为倾夺,就是妄明与晦昧相待成摇,就互为倾夺,所以,摇就是变成摇动的风。(未完)
楞严经讲解181:注意这个循业妄现;就你现在看到的什么都是你的业所影现的
楞严经讲解182:识借由根而显,识不是根,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观念
楞严经讲解183:对一个人产生一种痛恨恼怒等情绪,这个就是我们本性的第二个月亮
楞严经讲解184:我们的面目是不思善不思恶,对错是心的观念,观念是心的影像
楞严经讲解185:修行人不必在饮食上一直超过本分事的享受,大部分的人是吃坏的
楞严经讲解186:看到的那个法尘只是影像。影像会变成一种观念跟回忆
楞严经讲解187:这个识并不是坏事,如果一定要坚持识是不好的,那你就不能见性了
楞严经讲解188:意识心就是执着影像,影像名之为法尘,而法尘并无实物亦无实体
楞严经讲解189:化有为无、化繁为简、化生灭为不生灭是修行人
楞严经讲解192 :下无间地狱的人是一点福报都没有,福报全部用尽享尽
楞严经讲解193:真正忍辱的人下辈子将拥有如大地的大用,能承载一切
楞严经讲解194:万法'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',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部都在这八个字
楞严经讲解195:尘无尘相,根无根性,识无识性,都是非相、空相才有办法进不生灭
楞严经讲解196:无论在任何时空哪个人拿到楞严经,真有心去研读,这是大善根人
楞严经讲解197:你实在不能体会识转化成性的话,就记得凡事往好的去想
楞严经讲解198:地水火风统统是本性显现出来的东西,我们要用本性修行
楞严经讲解199:地水火风空如果变成一种业力的话,众生是循业而来就会死在这五种果报
楞严经讲解200:见性开悟就是一直薰习一点一点突破,用耐性等待因缘,就是这样
楞严经讲解201:修行用最快方法就是直入“无分别处”,直入无分别心是佛行处
楞严经讲解202:求慧的话那就一堂课都不能缺席,修福不用钱来这里扫扫厕所
楞严经讲解203:讲成佛三大阿僧祇劫,此是自误误人,成佛在一念之间
楞严经讲解204:疑心是生命当中最大的裂缝,互相间不相信,人格就会荡然无存
楞严经讲解205:所有的妄的根源就是知见立知,就是在本性上加了一个明
楞严经讲解206:书读很多在文字相里研究佛法立种种的知见,这个知见又卡住了本明
楞严经讲解207:不管你怎么玩,所有的境界都是你的心境的问题